- ·上一篇文章:多地探索涉侨纠纷化解 “互联网+”赋能华侨权益保障
- ·下一篇文章:贵州电力行业扶贫 照亮山区脱贫路
产业化扶贫 让百姓有活干 享幸福生活
【文化扶贫在行动:陕西篇】产业化扶贫 让百姓有活干 享幸福生活
央广网渭南10月27日消息(记者郑皓月)“三秦要道,八省通衢。”有着“省垣首辅”“形胜甲于三秦”美誉的渭南在脱贫攻坚中走在前列。渭南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巧娘草编:勤劳双手编出幸福生活
夏收小麦,秋收玉米,作物收割后的秸秆也有着大用处。来到临渭巧娘草编合作社的工作间,“巧娘”们正用麦草秸和玉米皮掐辫子,这些普通的原材料在“巧娘”手中通过结、辫、捻、搓、拧、举、盘等各种编织技艺,变成了茶杯垫、花篮、收纳框等。
“草编其实是一门手艺,学到手里就是自己的,我们鼓励村子里面的留守老人、妇女来学习草编,合作社帮忙销售,巧娘最大的愿望是让更多留守妇女增收。”巧娘草编合作社理事长陈春苗说。据了解,依托巧娘草编合作社解决贫困户就业300多户,2000余人,对贫困户优先高出市场10%的价格的优惠政策,对于个别无启动资金农户也是合作社先垫资,以产品回收抵预支款,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家住附近的孙娥花是巧娘草编的受益者之一。“之前闲在家里带孙子,也没什么收入,来到合作社后,草编一个月收入一千多元,够两个孙子的开销。”孙娥花笑着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合作社在非遗产业项目助力脱贫发挥了极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今年远到云南、甘肃、山西、四川,近及周边韩城、华县、柞水、合阳以及塬区阎村、三张、崇凝、阳郭等进行扶贫培训50余场次,参训人员6000余人,解决贫困户就业500多户,2000余人。
秦岭山下:来自核桃的致富经
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称呼的临渭,因气候地理环境适合种植核桃,核桃已经成为父老乡亲发展多年的传统产业。
作为渭南市唯一一家专一的核桃深加工企业,渭南市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农户+贫困户+旅游的运作模式,助力脱贫攻坚。“近几年,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每吨400元收购贫困户核桃,目前,核桃年收购量达到6000吨。已带动塬区4镇2000户贫困户,50人就业。”桥南镇谦顺天然特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喜芹介绍。
来公司卖核桃碎的陈增峰以前在山里住的时候,过的日子是“吃也吃不饱,饿也饿不死”,现在搬进了桥南镇新盖的雨露社区里,不仅住的好了,核桃在家门口就能卖,农闲的时候还可以来工厂做零工,“好的时候一年能赚四五万呢。”
像陈增峰一样来工厂打工的村民并不少,李粉利也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有些腼腆的她告诉记者,之前因为公公婆婆生病变成了贫困户,现在来到公司给核桃加工产品做外包装,一个月可以赚到2000块,基本满足家庭开支。
飘香葡萄助脱贫致富
被称为“中国葡萄之乡”的渭南葡萄产业园,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发展产业的重要抓手。
葡萄园里结出了“甜日子”,55岁的王爱霞在神寺村生活,由于老公生病返贫,来到产业园区打工,每年一万元的收入加上家里三亩地的耕种,还完了欠款,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小葡萄带动了致富大产业,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产业”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园区还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全国其他园区建设,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其他园区的优秀经验,通过棚内物联网感应器实时监控棚内空气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棚内实现自动化滴灌控制,这里葡萄比一般老百姓种的葡萄成熟早7-15天。
据了解,渭南葡萄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0万亩,分为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核心区占地面积5000亩,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区、观光采摘体验区,休闲娱乐度假区、三贤文化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