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重庆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周林接受审查调查
- ·下一篇文章:成都组建5支“飞系”专业消防救援队 消防无人机“入列”
红色文化“搭台”生态旅游“唱戏” 东沟村摘掉“贫困帽”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红色文化“搭台”生态旅游“唱戏” 东沟村摘掉“贫困帽”
新华网武汉11月7日电(连迅)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做强生态环境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地处鄂西山区深处的东沟村吃上“旅游饭”,摘掉了“贫困帽”。
东沟村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坐落在武当西麓山脚下。10年前,这里山大、地少、路不通,全村不足300人,不少人吃不饱饭,被迫外迁。
“穷则思变,越是困难越要发展。”茅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江介绍,东沟村是一片战火洗礼过的红色热土。194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南部部队创建了以武当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东沟村是当时武当山区根据地重要基地之一。如今东沟村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址,有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经过考察调研,茅箭区支持东沟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乡村发展,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2005年,湖北省将茅塔乡增加为全省重点老区乡镇,支持开发红色旅游产业。东沟村积极筹措资金,坚持保护修缮与开发并举,对2000平方米革命遗址进行腾退、修复。村里修通进村公路,陆续建起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文物陈列馆、戏楼、东沟学堂等,建设完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2010年底,东沟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每年旅游人数超过10万人次。
在充分盘活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东沟村做强生态优势,打造以生态种植养殖、农家餐饮住宿为支撑的旅游配套全产业。村里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成生态茶园400亩,武当道茶公司定期协议收购茶园鲜叶;依势就地铺设茶园观赏步游道,打造参与性高、体验感强的观光茶园主题景观园区,推动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村里引进“桃源人家”为龙头的民宿和农家旅馆,举办农家乐服务和经营培训,全面提升经营服务水平。
在上海工作10多年的十堰人王启迪偶然来到东沟村,便爱上这里。她留了下来,在村里租了一栋房屋院落,办起了别具特色的“桃源人家”民宿企业。成为“东沟人”之后,王启迪又接连开办“蛙声十里”“休休堂”等亲子民宿,建起桃源货栈、草木染坊、陶艺作坊等扶贫项目。
“企业发展文化旅游业,优先帮助贫困户脱贫。”王启迪介绍,民宿优先租赁东沟村贫困户田地,连续三年,按年支付土地租赁费用,帮助贫困户增收。桃源货栈利用其自身的民宿窗口和品牌优势帮助村合作社销售产品,吸纳贫困户到民宿或草木染工坊就业。企业还引进传统草木染技艺,打造乡村本土文创品牌产品,增加村民收入。
吴文琴是东沟村村民,一家生活来源主要靠丈夫在外打零工,日子比较艰难。“桃源人家”民宿建成后,吴文琴成了这里的一名员工。吴文琴说,来民宿企业上班后自己每个月有3000多元固定收入,丈夫在外打工每月能赚5000多元,再加上家里养了30箱蜂,一家人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精神上也比以前快乐多了。”
王启迪说,桃源货栈采取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茅箭南部山区出产的蜂蜜、艾草制品、竹编制品、草木染进行统一的文创包装出售,年销售额超过60万元。民俗企业开办的非遗项目草木染带动贫困户家庭5户,年均收入超过4万元。从2016年6月营业至今,民俗企业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红色文化搭台,生态旅游唱戏,东沟村旅游产业红红火火。”东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旭说,2019年东沟村总收入730多万元,其中旅游综合收入450多万元,旅游接待量达40多万人次。旅游业带动东沟村及周边50余户村民就业创业,东沟村90%劳动力吃上了“旅游饭”,摘掉了“贫困帽”。